元朝末年,天下大乱,而乱世出枭雄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各路起义军中,以朱元璋、陈友谅和张士诚三部最具灭元潜力。而其中陈友谅无疑是最有实力的,控制着长江中游一带。而朱元璋的地盘主要在长江下游一带,周围除了陈友谅,还有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虎视眈眈,双方根本就没有在一个级别上。
蒙古人已经左右不了局势,就看这三家谁能笑到最后。
那么,既然陈友谅的势力最为强大,又为什么会输给朱元璋呢?
陈友谅与朱元璋,无论是身份背景,成长经历,还有性格脾气做事套路,都有相似之处。朱元璋穷迫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,而陈友谅也好不到哪里去,一点自尊都没有。
由于他们都没有什么本钱,所以都是投入了红巾军,从士兵做起,并且都能混得风生水起。两人也都是心狠手辣之辈,只不过陈友谅暴露的早点,他亲手把老领导徐寿辉,坐上了东路红巾系的头把交椅。
最让陈友谅底气足的是手握近百万军队,从牌面上看周边毫无对手,特别是做了皇帝后,陈友谅愈加骄狂。
相比之下,朱元璋就要差得多,主要原因是所在地盘不好,四周都是敌人,我们知道朱元璋建国后大杀功臣,心狠手辣。但建国前的朱元璋可不是这样,在笼络人心和用人方面,绝不是陈友谅可比。
朱元璋通过多年的经验也对两人作出评价:张士诚器小,陈友谅志骄。
正所谓骄兵必败,腰杆子硬的陈友谅根本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,也正是因为这样,陈友谅犯了战略和方向的失误。
然而他不知道在朱元璋眼里,自己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一敌人,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算计他。
朱元璋能够成事,一方面他自己有卓越的战略眼光、超出常人的谋略,另一方面他善于聚集、用好身边的将才谋士。这一点老朱和刘邦差不多,尽管陈友谅身边能人也不少,但他不会用,不听不信,甚至有点偏执,干了让亲者痛、仇者快的蠢事,自毁长城,悔之晚矣!
陈友谅是个将才,跟朱元璋相比输的不冤。然而却丝毫不能掩盖陈友谅在反元斗争中所作的贡献。